返回

锁深宅+番外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5页(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来二去,生意渐渐趋于火热,时常天不亮,门口便有丫鬟拿了板凳等着我开门迎客。

我只恨读书时候没时间看那些时尚杂志,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多学些设计方面的知识。

因着有了知府夫人的极力引荐,又有城里贵妇的口耳相传,我认识得大官富商的内室愈发多,待得景泰二年的年初,连月娘的两个嫂子也期期艾艾地登上门来,问我可否为她们做套首饰。

月娘后来才告知与我,“钱塘府里最近流行了一股风气,便是以戴着你设计的土豆首饰为耀,若是哪位夫人太太还戴着泯然众人的钗子链子,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我手上渐渐存下了金条,我居安思危,想起一年前每日只敢吃个馒头的困境,不敢有丝毫的娇奢,偷偷将房间的地砖撬开,将两块金条用麻布包裹,埋了下去。

我开始不满足于只是设计首饰,渐渐将触角伸向服饰。

明朝妇人多是两段式穿着,上身穿短衫,下身着坠地宽大长裙。

颜色也十分单调,贵妇只能着大红色系短衫和外罩,普通人家的妇人只能着些浅淡颜色。

若是官夫人相互拜见,远远瞧去,除了脸孔生得两样,其他竟一般无二,十分地单调乏味。

我在设计首饰上挣到了钱,那是因着首饰不曾被明文规定过,我知道朱元璋性情乖张,为了朱家江山千秋万代,曾为他的子孙制定了无数的规章制度。

不知可曾包含了服装着装,我便不敢贸贸然。

我将银匠铺边上的铺子一并盘下,请了绣娘,置办了纺车和绣架。

先从上身的短褂入手,我将平领改成立领,立领两侧缀以盘扣,每颗盘扣上面安置一颗与衣服一样颜色的珍珠,又搭配了一副同色的珍珠耳坠。

衣服是按着我的尺寸做得,我去知府夫人处拜访时,特意穿戴了过去,知府夫人一眼瞧见便十分喜欢,央着我也给她做了一套。

至此,我又涉进了服饰领域,我设计得立领短褂,一传十,十传百,竟很快风靡整个钱塘府,后来又远远传播开去,一时众人效仿,各个绣房争先制作。

我将两个铺子扩大了规模,多加了人手,制作了大型的门匾,我沿用了现代人的经营模式,采用三人同行,一人免单的策略,还发放各种优惠券,但凡在我铺子累计消费满二十两银子,可以免费领耳钉一副。

实打实地独到眼光,再加上好口碑和商业模式,我两家铺子的门槛几乎被踩烂,渐渐有了做大的趋势。

作者有话要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第67章

司徒陌在西湖边徘徊了几日,不得苏婉柔踪迹,他颇觉出些人海茫茫两不知的意味,城门口的寻人告示贴了好几日,也无人前来揭取。

春节假期还剩下将将七日,满打满算也只够路上行程,司徒陌已然耽搁得太久,再不启程回京,只怕要耽误景泰二年的第一次早朝。

司徒陌临行前去向知府大人道别,现下京城党争白热化,众多官员被迫站队,这山高皇帝远的小小钱塘府的一介知府大人,却也不得不选了派系,他是新皇派的。

官场上少不得你来我往地客套与寒暄,知府大人问了皇帝的近况及身体,又不痛不痒地讲了一些场面话,司徒陌这才起身告辞。

司徒陌来时给知府大人带了两根长白山脉的老山参,还有一支成形的何首乌,于谦站上权利巅峰后,清正廉洁,他治下官员,从不许贪.污.贿.赂,即便是正常的礼尚往来,也决不许真金白银相送。

司徒陌此番前来,本心也是觉得希望渺茫,钱塘府不比京城,却也是一方富贾聚集之地,知府大人治下几万居民,要找出一名女子来,谈何容易。

除了这些,司徒陌还有些隐隐的担忧,那日他纵马狂奔,照理说该追上了苏婉柔,可他一直追到山东境内,也不见苏婉柔踪影。

他心中反复盘算了无数可能,或许苏婉柔中途改道,如今人还在北直隶境内。

或许没有走官道,改了小路或水路。

亦或许连北京城都没出去,现下人还在京城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