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锁深宅+番外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8页(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朱祁钰想将其废掉,改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

可是言官势利已然庞大,朱祁钰左思右想,竟在太监兴安的撺掇之下,出此下策。

而且行.贿的金额竟然只有区区百两白银,一时间朝中沸反盈天,六位言官哭笑不得,生生受下这强人所难。

太监兴安眼见内阁六子收下了这笔贿.赂,竟以为此计甚妙,便将行.贿范围扩大,朝中大臣人人有份,司徒陌竟也在一日早朝后,收到了一名太监递上的二十两银子。

他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最后硬生生接在袖笼中,铁青着脸,几步追上了于少保。

“少保留步。”

于谦转身看他,“司徒大人,可有事?”

司徒陌将袖中银两拿出,递至于谦眼前,“少保可知皇上这是何意?”

于谦深深叹气,“皇上有自己的主意,我也无可奈何啊。”

那一日,条条小溪终汇入大海,司徒陌早已生出的厌倦之心,终达到了顶峰。

他想起前日收到得密函,是一直驻守在钱塘府里的暗卫发回。

“张月娘,夫君原是京城人氏,死于京城守卫战。张月娘将京城府邸变卖,与景泰元年二月初回到钱塘府家中。”

司徒陌上前几步,拱手向少保行下大礼。

“少保,浙江巡抚上月因一纸奏章惹恼皇上,已被下狱,这些时日,巡抚职位空悬,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于谦拱手,还礼,司徒陌行此礼数,他心中自然明白一二。

“司徒大人,巡抚人选一直未定,皇上与我,商议多日,迟迟没有选中合适官员。”

“钱塘府是我故乡,那里民风淳朴,平原广阔,是江浙的粮仓,更是大明的粮仓,这巡抚人选,不仅关乎政途,更关乎江山社稷,国库民生。”

司徒陌躬身不起,“于少保,司徒想举荐自己,司徒在京城为官经年,兵部侍郎一职已做了许久,恰逢浙江巡抚空缺,不知可否让司徒前去一试?”

于谦点头道:“司徒大人,我也正想找你商议此事,其实我跟皇上,早有此意,只是顾念你根基祖脉,全在北京城里,怕你不允,这才拖了些时日,今日你自行提出,真正是,皆大欢喜。”

第70章

景泰三年,元宵的灯会还未来得及在天明前撤下,正阳门外,一众正三品官员分两边排开。

于谦站在正中,官服顶戴,规规整整,黎明的薄雾渐渐散开,天地间一片清明。

司徒陌已在正月初一受了礼封,正式从正三品升至从二品,他换了官帽,官服也从孔雀改成了锦鸡,朝阳磅礴,他端坐马上,引来于谦的一声赞叹。

“司徒大人不愧为人中俊杰,龙凤之姿,江山社稷,便要靠你们这一辈了。”

司徒陌拱手还礼,“于少保保重,各位同仁保重,司徒这厢别过了。”

腊月下得大雪久久不融,官道积雪深厚,司徒陌随身携带得行李甚少,两顶轿子,各自坐了新唐和公绰,及他们的奶娘。

除此之外,便只有两名下人和一个丫鬟,香梅。

司徒陌家眷稀少,但并不妨碍朝廷的排场,于少保作为兵部尚书,这次派任的又是前一任兵部侍郎,护卫官兵足足给了一百余人,一时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几百双马蹄“得得”前行,很快便消失在官道尽头。

……………………

景泰三年的正月初一,我与月娘一同守岁至天明,鸡鸣响起时分,困意泛滥。

月娘回了自个院子,我将晚间闲来无事做得糍粑糕点,还有钱塘府里家家户户在年三十晚间都要做得各式吃食,尽数密封入了瓷缸。

我这个院子虽小,五脏却俱全,院中水井边,有一个小小的地窖。

我初到钱塘府的第一年,囊中羞涩,又不知囤积年货,以至于那年过得十分寒酸。

菜市口的猪肉昂贵得令人落泪,而家家户户都囤了耐放的蔬菜,唯独只有我,守着一屋冷清,过了个凄凄惨惨的新年。

今年,便懂了规矩。

白菜收成不久,我就去近郊的农户家中买回了一个板车的新鲜白菜,还有几大框的土豆和红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