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业狂魔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25章 访问团的一路见闻(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能看到整洁的宽阔高架桥,

能看到身穿警察制服的黒胖子,

能看到无数身穿三系工装的本地人,

能看到数以万计的百校联盟实习生···

甚至还能看到纵横西亚无敌手的‘马队’。

那些汉子,身穿极具民族特殊的中亚服饰,或骑着汗血宝马,或骑着乌骓宝马,胡子拉碴,满面风霜,却又武威霸气,豪迈不羁,成为阿什哈巴德一道亮丽风景线。

也为土库曼带来了茶叶、瓷器、纺织品、各类日用百货···

而面对这一切。

赶来乘坐火车,准备前往十里营的波斯访问团,无不茫然。

因为一年前,这里跟波斯没什么区别。

贫穷、饥饿、黄沙、荒凉、动乱。

现如今,这里却高楼大厦、公路高架、各种电力设施、各种井井有条···

这种感觉,就像家里有个邻居,虽然双方不怎么来往,自家却知道对方过得连自己都不如,一穷二白。

但有一天,自家跑对方家里做客,愕然发现人家不是一般的发达。

直到这一刻,访问团中的波斯高层,终于明白冰熊首领吐槽‘三元库曼’的时候,语气为什么格外的酸。

然而波斯受北美制裁影响,虽然访问团的波斯高层,可以浏览外界信息,但看到的内容,却几乎全是西方报道。

西方媒体跟三元农业骂战不断,肯定不会正面宣传。

所以访问团的波斯高层们,心乱如麻。

许久。

众人怀着复杂心情,登上‘土库曼→艾娜克’的空调快速列车。

列车启动后,刚开始没什么感觉。

但随着进入阿富地区北部,两侧铁塔迅速增多,视野中也出现了不同于北美大兵的哨兵和武备。

如果细细观察,最耀眼的莫过于‘三红一绿四叶草’。

负责护送的土库曼军部大校,解释道:“这是艾娜克安全通道,由欧盟、三系企业、东方企业联合打造,用于运输矿产资源,等到明年,还会用于输送原油和天然气。”

“阿富地区不是被北美占据了吗?”

“是的,但阿富地区北部的村庄,组成‘酋长议会’,完成了独立宣言,并将自身的土地,租赁给了艾娜克矿场,所以这边不属于北美管辖···放心,这里经历了战火洗礼,北美军团不会打过来。”

访问团中的波斯高层,虽然受消息闭塞影响,有些听不懂,但眼前的一切却令众人明白,可以逼退北美的三元农业,肯定拥有极其强大的武备力量。

·

9个小时后。

空调快速列车跨越1200公里,抵达艾娜克。

波斯访问团遥望远方,再次目瞪口呆。

一辆辆泰坦巨人一般的超大型斗轮矿机、

一条条重型运输车组成的运输长龙、

一座座铺天盖地冒着白雾的核电厂冷却塔、

数不清的厂房、

数不清的冶炼装置、

数不清的重载列车、

数不清的导弹发射架···

这是工业星球吗?!

懵懵懂懂中,波斯访问团更换列车,穿过瓦罕连廊,进入东方。

等一觉醒来,在天水更换高铁。

陡然提升的速度,以及窗外飞快流逝的风景,再次令众人失神。

因为众人对东方的印象,全都停留在大辫子、脏乱差的时期。

甚至认为东方的经济,连波斯都比不上。

然而自天水到十里营,长达1000公里的路程,众人只用了三个小时。

并且在车内,可以看电影,可以上网。

而坐在商务座,借助前座背后的一体机,登上三元通信网···

‘近日,一名北美退役大兵因走投无路,吞枪自杀···这就是充满压榨和迫害,毫无民主和自由的西方。’

‘热烈祝贺五代机J14首战告捷,成功逼退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

‘西塔卫星与锁眼卫星碰撞一案,昨日在南棒汉城开庭,三元农业胜诉,NSA需支付200万美刀的西塔卫星维修费。’

‘昨晚跨年,厂内释放烟花消耗的火药总量,是二战的2.7倍。’

‘新年新气象,巴蜀民用航天工业基地成功发射西塔-398、西塔-399。’

波斯访问团,怀着‘打破信息茧房,进入新世界’的复杂心情,走下高铁。

然后抬头便看到庞大无比的韩垓西交通枢纽。

明亮的大厅,

醒目的电子屏,

潮水一般的旅客,

科幻感十足的向导机器人···

当众人目光穿过洁净的宽大落地窗,外面是梦幻天空和彩绘大地,以及络绎不绝,或起飞,或降落的各种大型飞机。

这是哪?

这是天囯吗?

···

大年初一晚上10点半。

三元农业为了迎接波斯访问团,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隆重的烟花盛宴。

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燃放效果,搭配钢铁熔炉倾倒金属液体,以及上万架四旋翼无人机在夜幕中组成的灯光图案,震撼海内外。

休息一夜之后。

次日上午。

余阳以老余董的身份,携三元农业总经理李昌恒、智囊团负责人李昌年、厂内安保大统领常寿,与主导波斯的保守派精神领袖,正式会面。

自家让常寿身穿安保服出面,意思很明显,双方在北美制裁的背景下,若想诚信合作,必须先达成武备协定。

否则其它免谈。

波斯保守派精神领袖看懂了这一点。

双方落座后,沉默许久。

“余先生,波斯的处境确实非常艰难,我方愿意引进贵方武备,也愿意抵押一部分矿产,但我方希望可以获得高浓缩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