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29章 赵忠勇:这就叫做阵前转进!(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如此,将士们在战场上作战时,定会更加英勇。”

赵祥对鲍超十分看好。

不说别的,光是小孤山以及江夏城这一场战役,足够鲍超吃一辈子了。

将来他只要能立下功劳,晋升之路肯定是妥妥的。

一旁的白远钦也是说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鲍超还是清军俘虏出身。”

“在清军中时,他毫不起眼,但在我大唐他却是屡立战功获得提拔,这事情也是可以大肆宣传的嘛。”

“只要宣传好了,非但能表现我大唐用人不拘一格,还能引得更多清军主动来投。”

“一箭双雕,不外如是!”

赵祥笑呵呵的说道。

“我听说这个鲍超是世贤提拔起来的?世贤眼光不错,有识人之明啊!”

李世贤闻言,与有荣焉的说道。

“是鲍超自己忠勇,末将也不过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而已。”

“即便没有末将,鲍超也迟早会出头的。”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

说罢这件事,众人又开始商议起了别的。

赵祥继续说道。

“按照朝中制定的战略计划,接下来我军的用兵方向主要是东征。”

“这点不需要怀疑!”

“但是,在本将看来,我军最好是先渡江拿下汉阳,扫清这个后顾之忧,再行东征不迟。”

“否则,只恐我军主力东征之后,江北的清军会故技重施,来犯江夏……”

唐军这次东征,之所以要沿着长江进兵,便是因为想要利用长江的水运便利来转运大军所需的后勤物资。

尽可能的减轻后勤压力,减少需要征发的民夫的数量,以减少战争对民生的影响。

也就是说,江夏这个武昌府治,便是唐军后勤路线上较为重要的一个节点。

而汉阳距离江夏,却仅仅只有一江之隔。

在后世,甚至两者都只是武汉的一个区,可想而知两者之间离得有多近。

若不能拔掉汉阳,那么,江夏城便会时刻暴露在清军的威胁之下。

这就意味着唐军的后勤补给线随时会受到清军的威胁。

这对唐军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白远钦闻言,开口说道。

“所言有理。”

“汉阳距离江夏实在太近了,我军若想顺利东征,必须得先拔了他。”

李以文见此,开口请战道。

“军长,参谋长,末将请战,请为先锋渡江,为我大唐攻取汉阳。”

赵祥和白远钦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下意见,白远钦开口说道。

“这次江夏之战,以文你部已经出过风头了,汉阳之战的功劳,还是让给别人吧。”

李以文闻言,也就不好意思再请战,只是退到一旁坐下,然后静静的听着众人商议军务。

……

一江之隔的汉阳府!

与江夏城内的唐军大胜之后的愉悦氛围不同,江北的汉阳府内却是一片大败之后的萧条颓丧。

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道海上不见任何行人。

清军士兵背着武器走在空落落的街道上,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江夏的一场大败,几乎打的清军丧失了与唐军作战的勇气。

清军上下都是人心惶惶,连带着汉阳城内的气氛也是凝重且压抑。

“哎,大家都说说吧,接下来我等该如何是好?”

荆州将军官文开口询问道。

他的一张脸上满是疲惫,脸上胡子拉碴,眼睛里更是充满了红血丝。

自从接到唐军可能要东征的消息,他便带兵来到了武昌府,企图阻击唐军东进。

只是不成想,他信心满满的来,在排兵布阵时更是充满自信,信誓旦旦的觉得自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最终的结局却是事与愿违,一场江夏之战,丢掉的不光是武昌府的治所,更是官文的信心。

太惨了,这一战清军败的实在是太惨了!

从头到尾几乎一直都在被唐军牵着鼻子走,压根没什么还手之力!

一旁的湖广提督包涌见此,开口说道。

“将军大人,下官以为,我军接下来首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守卫汉阳。”

“唐军既取江夏,若他们想要继续东征,大概率不会放过汉阳!”

……

终于来电了,先更一章,第二章我尽量码,但不一定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