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酉阳杂俎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卷十六·广动植之一(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其声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法,当为大声应之。

雏鹆,旧言可使取火,效人言,胜鹦鹉。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见烟霄外物也。

鹅,济南郡张公城西北有鹅浦。南燕世,有渔人居水侧,常听鹅之声。众中有铃声甚清亮,候之,见一鹅咽颈极长,罗得之,项上有铜铃,缀以银锁,隐起元鼎元年字。

晋时,营道县令何潜之,于县界得鸟,大如白鹭,膝上髀下自然有铜鐶贯之。

〈交鳥〉鶄,旧言辟火灾。巢于高树,生子穴中,衔其母翅飞下养之。

〈玄鳥〉(即鸱字),相传鹘生三子,一为〈玄鳥〉。肃宗张皇后专权,每进酒,常置〈玄鳥〉脑酒。〈玄鳥〉脑酒令人久醉健忘。

异鸟,天宝二年,平卢有紫虫食禾苗。时东北有赤头鸟,群飞食之。开元二十三年,榆关有〈虫予〉[四庫本為虸]蚄虫,延入平州界,亦有群雀食之。又开元中,具州蝗虫食禾,有大白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

大历八年,大鸟见武功,群鸟随噪之。行营将张日芬射获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广四尺三寸,状类蝙蝠。又邠州有白头鸟,乳鸲鹆。

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觜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吐绶鸟,鱼复县南山有鸟,大如鸲鹆,羽色(一曰毛)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彩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

鹳鹁,一名堕羿,形似鹊。人射之,则衔矢反射人。

鸏雕,喙大而勾,长一尺,赤黄色,受二升,南人以为酒杯也。

菘节鸟,四脚,尾似鼠,形如雀,终南深谷中有之。

老〈羞鳥〉,秦中山谷间有鸟如枭,色青黄,肉翅,好食烟。见人辄惊落,隐首草穴中,常露身。其声如婴儿啼,名老〈羞鳥〉。

柴蒿,京之近山有柴蒿,鸟头,有冠如戴胜,大若野鸡。

兜兜鸟,其声自号,正月以后作声,至五月节不知所在。其形似鸲鹆。

虾蟆护,南山下有鸟名虾蟆护,多在田中,头有冠,色苍,足赤,形似鹭。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当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白泽图》谓之苍鸆,《帝喾书》谓之逆鶬,夫子、子夏所见。宝历中,国子四门助教史迥语成式,尝见裴瑜所注《尔雅》,言鶬糜鸹是九头鸟也。

细鸟,汉武时,毕勒国献细鸟,以方尺玉为笼,数百头,状如蝇,声如鸿鹄。此国以候日,因名候日虫。集宫人衣,辄蒙爱幸。

嗽金鸟,出昆明国。形如雀,色黄,常翱翔于海上。魏明帝时,其国来献此鸟。饴以真珠及龟脑,常吐金屑如粟,铸之乃为器服。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钗珥,谓之辟寒金,以鸟不畏寒也。宫人相嘲弄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帝王怜。

背明鸟,吴时,越隽之南献背明鸟。形如鹤,止不向明,巢必对北,其声百变。

岢岚鸟,出河西赤坞镇。状似乌而大,飞翔于阵上,多不利。

鷫鸘,状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未尝见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势控地,不能自振。及举,上凌青霄。出凉州。

鵴鸟,武州县合火山,山上有鵴鸟。形类鸟,觜赤如丹。一名赤觜鸟,亦曰阿鵴鸟。

训胡,恶鸟也。鸣则后窍应之。

百劳,博劳也。相传伯奇所化。取其所踏枝鞭小儿,能令速语。南人继母有娠,乳儿病如虐,唯鵙毛治之。

○毛篇

师子,释氏书言,师子筋为弦,鼓之众弦皆绝。西域有黑师子、捧师子。集贤校理张希复言,旧有师子尾拂,夏月,蝇蚋不敢集其上。

旧说苏合香,师子粪也。

象,旧说象性久识,见其子皮必泣。一枚重千斤。

释氏书言,象七九柱地六牙。牙生理,必因雷声。

又言,龙象六十岁,骨方足。今荆地象色黑,两牙,江猪也。咸亨二年,周澄国遣使上表,言:诃伽国有白象,首垂四牙,身运五足,象之所在,其土必丰。以水洗牙,饮之愈疾。请发兵迎取。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鼻端有爪,可拾针。肉有十二般,唯鼻是其本肉。陶贞白言,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药旁。南人言象妒,恶犬声。猎者裹粮登高树,构熊巢伺之。有群象过,则为犬声,悉举鼻吼叫,循守不复去。或经五六日,困倒其下,因潜杀之。耳后有穴,薄如鼓皮,一刺而毙。胸前小横骨灰之酒,服令人能浮水出没。食其肉,令人体重。古训言,象孕五岁始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