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为紫徽山监院,职位可以理解为大长老,掌门不在之时代行掌门之职。
时过中午,张观站在成排书架之间,翻阅着近几十年来各地的江湖动向,神色颇为凝重:
“沈金玉处世向来中立,也可以说只认银子不认人,能跑去西戎暗杀谢公子,必然是冥神教许以重利雇佣,和妖道暗中勾结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禅定派,陆掌教担任监正这些年,几乎把禅定派驱逐出中原,无心禅师也没争抢的意思,如今出了法尘这种叛徒,禅定派声誉受损,顶风作案不大合理……”
谢尽欢和令狐青墨站在旁边,也在翻阅堆积如山的卷宗。
紫徽山并非衙门,但作为修行大派,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宗内记载有详细的江湖动向,比如高手生死、掌门更替、门派兴衰等等。
谢尽欢自幼看杂书,虽然也了解一些,但记得都是名人大事,肯定没宗派记录的那般详细。
虽然彼此交谈的,是禅定派有没有可能叛教,但他此时翻的都是雪鹰岭有关的记载。
按照记录所示,雪鹰岭是在魏无异四十余岁时建宗,而后其在西戎参与夺宝,拿到了监兵神赐,成为了大乾江湖盟主。
等位列江湖第一人后,魏无异就开始冲击监正席位。
钦天监监正,就是正道魁首,也是修行道和俗世朝堂之间的枢纽,参与两者律令的修订及管辖,对修行道来说权利比皇帝还大。
魏无异努力打拼半辈子,显然想坐上正道魁首的位置,向朝堂提议过‘话事人轮换制度’‘双话事人制度’等等,但无一例外都被朝堂搁置。
如此孜孜不倦争取几十年,魏无异始终未能如愿,以为皇帝对他有意见,上书次数逐渐减少,直到二十年前的建安之变。
建安之变时,二皇子勾结江湖草莽作乱京城,刺杀太子逼宫政变,陆无真虽然不该参与皇储之争,但应该监察太叔丹等入关作乱的邪道,事前没预防,导致二皇子搞出这么大阵仗,显然得背锅。
魏无异当时看到了机会,在先帝赵谨继位后,连忙在三江口弄了个英雄会,广邀天下豪杰参与,也就是鲍啸林年轻时参加的那一场。
其目的显然是希望赵谨继位后,能考虑换个话事人,哪怕给他个机会一起监察也行。
但当时丹鼎派如日中天,对此肯定加以阻止,而且先帝赵谨在朝中没根基,急需丹鼎派的誓死效忠,不敢大动干戈大换血,为此非但没用魏无异,还加重了丹鼎派的职权。
魏无异碰了一鼻子灰,就此偃旗息鼓,在雪鹰岭深居简出,再未提过接任监正之事,直到这次的三江口英雄会!
谢尽欢认真查看各种事件,单从各种动作,其实看不出魏无异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心向正道却怀才不遇。
不过对照时间的话,就有点说法了。
魏寅的年龄,恰好在二十岁左右,和魏鹭差不多大,也就是建安之变前后出现的。
魏无异郁郁不得志又年事已高,死心后找关门弟子传授衣钵也算正常。
但当时魏继礼都快四十岁了,天赋不算差,魏鹭也出生了,虽然对师娘师姐的大白屁股念念不忘,但资质也不低。
魏无异想传衣钵,手握天大资源不给亲儿子亲孙子,却砸在了一个和魏鹭同龄的婴儿身上,这就很不合常理。
毕竟修行中人,天赋、心性、悟性都重要,正道宗派更是把心性比其他两者更重,但心性、悟性在幼年是看不出来的。
魏无异当时能直接梭哈,只能说魏寅还处于襁褓中时,他就知道了此子的不同凡响,甚至可能不在乎魏寅会不会心术不正。
联系在金母陵看到的那封遗书,以及魏寅交手时的特殊表现,谢尽欢心头做出了一个推测: